2月23日,在距離2025全球開發(fā)者先鋒大會(簡稱“GDC”)結束還有4個小時的時候,李先生帶著兩個還在上小學的孩子來到西岸藝術中心B館,想要觀看機器人的“點球大賽”。
就在前一天,作為全球三大機器人賽事之一的國際A類科技賽事,F(xiàn)IRA機器人世界杯的中國組委會聯(lián)合上海交大教育集團、加速進化機器人共同啟動戰(zhàn)略合作。FIRA全球執(zhí)行主席,德國的Jacky Balters教授表示:"2025賽季將開啟人形機器人足球的競技新時代,我們特別增設了極具觀賞性的全自主人形機器人足球項目。”Jacky Balters說,這不僅是技術突破的“試金石”,更是對人工智能算法、運動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全面考驗。
機器人想要在球場上完成奔跑、傳球、射門等動作,需要有較強的平衡能力和靈巧性。對伺服電機、關節(jié)模組等核心零部件的要求更高。在現(xiàn)場的足球比賽中,加速進化的機器人們穿上了紅色和藍色的隊服進行對抗,機器人在進球之后還會進行舉手慶祝。
值得一提的是,紅隊的一名機器人球員在比賽中受傷倒地,后由兩名工作人員將機器人扶至擔架上,抬走離場。
在場館的另一邊,上海傲鯊智能在展會中展示了儲能型上肢外骨骼機器人、腰部外骨骼機器人、人形復合機器人等產品。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可穿戴的機電一體化設備,在穿戴之后,能夠增強人類的生理機能,為用戶提供額外的力量、耐力和靈活性。
“試想一下,當你在礦山作業(yè),如果有外骨骼機器人的輔助,那么搬運重物的時候,不管是安全性還是穩(wěn)定性都會更高!碧崞鹜夤趋罊C器人作業(yè)場景的時候,傲鯊智能的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,傲鯊的外骨骼機器人已經覆蓋了航空、電力、礦山、應急、科研教學等場景。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,在今年年初,泰山文旅集團已經將外骨骼機器人運用到了登山場景,能夠幫助游客進行攀登。
“以佩戴一個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為例,通過外骨骼機器人的傳導,幾乎所有用戶身上外部的重量都能夠被傳導至地面,通過電機的作用能夠讓人體的負重加大,移動更為輕松!鄙鲜鲐撠熑吮硎尽5谝回斀浻浾咴诂F(xiàn)場佩戴了傲鯊智能腰部的外骨骼機器人進行體驗。在穿戴完畢5公斤的外骨骼機器人之后,在外骨骼機器人的腰部推動之下,記者能夠抬起地面30公斤的水袋。
傲鯊相關負責人表示,當前全自動化的人形機器人投入到工業(yè)場景還需要一段時間,人機互融協(xié)作的智能設備能夠更好地滿足部分場景的需求,提高效率,減輕人力成本。
根據(jù)上海經信委在GDC上披露的數(shù)據(jù),2024年,上海人工智能產業(yè)規(guī)模突破4500億元,同比增長超過7.8%。 累計完成60款生成式AI大模型備案。根據(jù)上!蛾P于人工智能“模塑申城”的實施方案》,到2025年底,上海將構筑起一個涵蓋算力、語料、模型、應用等層面的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(yè)生態(tài)。
(本文來自第一財經)